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悲催路遥洗脑,平凡世界虐心!

      书匠生于豫西陕县,此地乃陕豫晋三省交界处,早在周朝就有“陕垣县”之建制,陕西也因此而得名。因此,陕西乡土作家,不管是陕南“平凹”,还是陕北“路遥”,其作品对我来说都有一种莫名亲切感,因亲切之情而深有感触。但是,或许由于自己特殊莫名口味偏好使然,或是因为一听名字就望文生义爱厌分明的什么学习毛病,总而言之,对于这二陕作家在感觉上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远近”反差:对于平凹老兄作品如《浮躁》《废都》《秦腔》,书匠还真地手捧研读过;而对于路遥先生作品如《人生》《平凡的世界》等,却真还没有读过一字,只是借助广播电视电影有点“道听途说”。

       例如,现在正热播的《平凡的世界》,早年在广播中断断续续听过“小说联播”,书匠也是出于“道听途说”的好奇以及画面话语“土里土气”的亲切感,才“心不在焉“地断断续续看了数集。结果不出所料,与早年”感觉“差不多:除了以“高大上,假大空”为创作心路、写作路线而无意间流露出那个黑暗年代的假恶丑情景还有点“历史真实”(这是很多类似主旋律作品都会“弄巧成拙”而呈现出来的破绽性价值)而外,路遥为代表的这代与共和国同岁人(及其作品)深入骨髓挥之不去的“高大上正面偏态,假大空虚弱气概”,让人感到无比憋屈、羞耻、虐心乃至恶心

       路遥,与贾平凹、刘震云、莫言等诸多出身农村的北方乡土作家一样,始终认定自己是一个“农民血统的儿子”,是“既带着‘农村味’又带着‘城市味’的人”,坚信“人生的最大的幸福也许在于创作的过程,而不在于那个结果”,认为“只有在无比沉重的劳动中,人才活得更为充实”,始终以深深纠缠的故乡情结和生命沉重感去感受生活,以家乡本土作为一个永恒沉浮在心里的诗意象征去审视自己、观照社会。但是,与其他几位著名乡土作家及其作品不同的是,路遥在文学大视界及创作大思路上,似乎始终没有走出当年革命样板戏那种“高大全、高大上”的粗鄙路子,始终以官方视界去刻意塑造“晴天大老爷救赎子民”的感人故事、“家长大男子主义”的光辉形象,以及“个人忍辱负重垂死挣扎”的苦难生活场景,来博取已经被愚弄洗脑数千年的子民百姓之廉价共鸣和眼泪——这其间,有“共和国同龄人”特有的时代局限性,也有深受千年欺压愚弄的农民文化传统基因,更有他本人的生存生活生卒时空限制因素(1949-1992),对此我们不去深究。大致可以做出这样一个基本判断:路遥《平凡的世界》,与其说是“以其恢宏的气势和史诗般的品格全景式地展现了改革时代中国城乡的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情感的巨大变迁”,倒不如说是,以俗气的名字、农家弟子的不自信乃至胆怯,塑造了一群处于大变革前夜的混乱管控狭缝中为了活命(能够吃上白馍馍)而苟延残喘的基层民众“可怜、无奈、悲催、扭曲、屈辱”之生景。

      说得再武断极端点,《平凡的世界》,仅从书名中就可以看出作家的“世俗的肤浅“、“高大上的空虚”“不自信的忸怩作态”:作为与共和国同龄的悲催一代人,“路遥”们一出生中经历乐一浪高过一浪的革命风暴、一波又一波的政治运动,在无比“任性”的权力强压下被洗脑并不时被涂上恶臭的“污泥浊水”,其中不少人“丢魂失魄”乃至“丧尽天良”,还有点人性和良心的,如路遥这样的作家,在“冷酷暴虐”的环境中忍辱负重、苟延残喘地活了下来,但在骨子里一直留存着对伟大领袖“专制独断”的膜拜和固执,尤其对于那个万恶年代怎么造成“世界最大非战争饥荒”的制度性根源根本不敢碰触、正面反省反思和公开揭露,而是采取习惯性的“掩饰、掩盖或遗忘”文学手法,把一切寄希望于诸如“孙少平、孙少安”(类似于《人生》中的“高加林”)这样被人莫名其妙地“爱”或“拥戴”的高大全光辉形象,来尽量遮掩或敷衍性地描述历史真实情景,结果却很囧、很拙劣呈现了一种“主流的肤浅”因此,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与其说描述的是“一群普通的人,演绎着悲壮的人生;平凡的世界,蒸腾着不平凡的真情”,倒不如说是,为了正面宣传自上而下的伟大光荣正确的合法合情合理统治秩序并虚假编造出像田福军、老八路那样“青天大老爷”高大全光辉形象,以便让我们哪些还没被坑死、饿死、穷死的人民群众”感恩戴德、感激涕零“,而却在不经意间不小心暴露了“文革”及计划经济年代的中国农村“社会专制暴虐、文化愚昧残忍、人性冷酷麻木”。

       更为囧态而可悲的局限性还在于,路遥不敢直面自己“土生土长”中所熟悉的近乎商品买卖(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残忍愚昧婚姻现实,近乎“意淫”地编造出田润叶、贺秀连、郝红梅、田晓霞、惠英等一群为男人而生且不得好死的女神形象,不惜将她们塑造成年封建男权思想桎梏下“贞洁烈女”伟大形象,以虚假衬托孙少安、孙少平这样一些碌碌无为还趾高气扬、苟延残喘还踌躇满志、畏畏缩缩还装模作样的小男人之伟大形象。书匠敢说笑话:每一个在西北那样自古以来就功利算计像买牲口一样买媳妇的中国北方农村文化环境中长到的人,都会对路遥大师如此虚假夸张意淫的文学创作而惊呆,惊呆之后是笑掉大牙……正如有评论说,润叶等这群只为成全男人的荣耀、尊严、价值而存在的美丽女性,如果不是路遥意淫捏造的,而是现实存在的,那肯定不是这个社会或时代的骄傲,而是社会或时代应当反思的耻辱

        总之,书匠以为,《平凡的世界》除了不经意间让当今青年人窥看了解点那个罪恶年代的西北农民不堪生存情景而外,在思想启蒙及时代精神驱动上几乎毫无启迪意义甚至有很不堪的负面教化作用。

 

 

 

链接:

路遥《平凡的世界》虐心几十年

有题待解有题无解

笑谈世间净末丑 漫道胸中喜怒忧
http://sxreader.blog.ifeng.com
 

      大约15年前,我读高中,冬日里,没有暖气的学生宿舍里滴水成冰。我窝在被窝里看同学从地摊上买来的盗版《平凡的世界》,时而欣喜宽慰,时而心潮澎湃,时而心情凝重,时而泪如泉涌。尽管这么多年过去了,少平、少安兄弟,润叶、晓霞姐妹已经深刻的印入记忆,仍仿佛就在耳边、眼前。不可否认,他们的故事,在我和许多有相似起点的人的人生中,产生过积极正面的影响。那时候,正青春的我们可以什么都没有,却依然有理想。 

       在读这本书早几年之前,我就曾在电视上断断续续看过电视剧剧集,虽然印象不深刻,却也逐渐了解到《平凡的世界》的影响力。这本被誉为对青年一代影响最大的小说,在那个大学、高中都扩招,更多农村子弟有机会通过读书改变自己命运的时期,没看过就等于落伍了。 

       记得来北京工作之后,我第一次买书就买了一套三卷本的《平凡的世界》。这套书,自买入手中就被束之高阁,一次也没有看过。买这套书,与其说是为了阅读,倒不如说是因为未了的心愿,因为膜拜,更是对远去的青春的纪念。 

       近日,当新拍摄的电视剧《平凡的世界》上映到四十多集时,我才找来,一口气看了8集,却再也看不下去了,关掉,再也不忍心看了。用两个字来形容我此时此刻真切的感受,就是:虐心以我今日的心态来看这部不宜过分拔高也不容诋毁的作品,看到的不是剧中人物人格的魅力、爱情的纯真和闪耀光辉的理想,而是人性的冷酷麻木,文化习俗的愚昧残忍,以及社会的专制暴虐。所有看似美好的东西,剥去华丽的外衣,都是虚无缥缈的无知想象,仅此而已。 

       若说《平凡的世界》为什么能在那个年代让那么多人产生共鸣,能让那么多人感同身受,那是因为彼时有太多的人有如书中人物相似的命运,每一个进入书中的人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可是,如果三十年、四十年过去了,我们还需要和书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还需要借那个年代摧人心肺的故事唤起今人久已缺失的理想,那是怎样的一种悲哀啊! 

       若用一个现代人的眼光看,书中男女主角那看似可歌可泣的爱情,完美无瑕的德行,与其说是精神的伟大、人格的魅力,倒不如说是现实压力下精神的变态,行为的癫狂。路遥字里行间表面上看是对女性美的赞扬,骨子里却是对男权主义的顶礼膜拜。他无端地塑造了两个伟岸光明的除了穷困别的方面无可挑剔的男人,让白富美们一个个愿意放弃自己优越的生活,放弃自己的社会身份投怀送抱,好像这才是真正火热的爱情,这才是理想与现实的完美结合。这和千年来流传的美狐故事、才子姻缘并无二致,都只是弱书生的意淫

       传奇故事尚且需要物质、精神生活或先或后走向美满,而《平凡的世界》却要让一切回归平常,精神的空中楼阁最终雾里看花。路遥恐怕也已经想过,这样的爱情故事只能存在于他的小说里,而且这故事只能讲前一半,不会有后一半。前一半是理想,后一半是现实。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当理想渐入佳境,随后必然是美梦突醒,而路遥更是残忍地要么让人物另娶另嫁,要么让人物的生命戛然而止,让所有的看官叹惋悲愤。

        如果可以改写,孙少安和田润叶结合,孙少平娶了田晓霞,那么他们将过上怎样的生活呢?让田润叶去关心地里的庄稼长势,和孙少平去聊学生的教育;让田晓霞每天钻煤矿,让孙少平去看环球时报、参考消息谈论天下大小事?这样几乎没有话题交集的婚姻可以存在,也只能是在一个极端封闭的没有任何活力的社会里,否则就是极端不稳定的,更不会是爱情。人格魅力也好,远大理想也罢,毕竟不能虚无缥缈。 

       在路遥刻意但牵强的安排下,田润叶自始至终都不曾作为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而存在。

       她的出场,有如润物细无声的甘霖,却只是为了慰藉孙少安这块现实压制下干枯的荒原;她对孙少安毫无来由的爱,也只是儿时的恋兄情结的延续,居然还能随着成长日趋热烈,真是难为她了。这么多年,她从那个贫穷的双水村走出来,接受了教育,有了知识,又成为一名教师,有了自己的生活交际圈子,这么多年的成长历程,感情经历居然还是一张白纸。而对那个熟悉又陌生的少安哥的从懵懂到炽热的爱恋,这份毫不利己只为爱人的情感,也形成一道铜墙铁壁,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容许另外一个人进入。一个女人只为一个人而爱,如此决绝的爱情观,残忍至极 

       更为虐心的是,当自己心爱的男人为着另外一个“高尚”的目的,搂着别的女人在窑洞炕上的热被窝里造娃时,润叶却在为保持处子之身而拒绝自己丈夫的求欢死命反抗挣扎,因为她的脑子里,能进入她身体里的或许只有她心中的那个少安哥。而她不得不违心接受这样一份有名无实的婚姻,则是为了另外一个崇高的目的,那就是完成另一个他生命中的重要男人二爸的政治结盟,实现二爸让全县人民都吃上白面馍的的远大抱负。那个着魔一样单恋着她的李向前,是不得不牺牲掉的可怜虫。 

       再往下,当法律意义上的丈夫,一直用行动爱自己的人,忍受多年无果的婚姻折磨而郁郁寡欢直到醉酒闹出车祸失去双腿时,路遥笔下的润叶一如既往地被安排着展露伟大的女性精神,在所有人都认为她终于可以解脱离开时,她不但不离不弃,还主导完成了和李向前的美满性爱,生了儿子,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这样的女神,只可在小说家的意淫下才可有,与其说是圣母,不如说是魔鬼,不但折磨着李向前和孙少安,更摧残着自我 

       这样让一个女人只为成全男人的荣耀、尊严、价值而存在,真的公平吗?这样的润叶,不是完美的一个女人,她的所有美德,都是为服务男权社会的需要而存在,她只是被想象出来的封建思想桎梏下的贞洁烈女。这不是美德,是残忍。润叶等美丽的女性,不是社会的骄傲,而是社会应当反思的耻辱,拯救世界的重担,不应该靠这样美丽的女人来承担

      除了田润叶,贺秀莲的贸然出现,居然也是为了成全孙少安成家立业的需求。孙少安的家,穷到想娶媳妇而没有彩礼,没有彩礼就娶不上媳妇,可是就在十里八乡都不会有一个姑娘愿意嫁给这个上进后生的时候,非但白富美的田润叶义无反顾地投怀送抱,就连千里之外的贺秀连也在冥冥之中注定为他守候!

       这个虽然不喜好上学却也不至于吃不饱穿不暖的心高气傲的农村女子,一出现就无来由的对一个风尘仆仆赶来的外地穷小子一见倾心,义无反顾,哪怕是吃糠咽菜、乞讨要饭也要跟他走。要知道,在这之前,她可是不曾对十里八乡任何一个男人看上眼。这情节,和小说中的另一对人物孙兰花、王满银是何其相似,哪怕全世界都认为他是个人渣,也无碍我对他炽热的义无反顾的爱,不知道作者为什么要让所有的女人在男人面前丢失自我成为猎物?

       扯到这彩礼,我们知道越是男女绝对不平等的社会,越是可以把女人看做一件物品,待价而沽。当孙家得知这贺秀莲家不要彩礼时,不但一家人乐开怀,连乡邻们也都觉得孙少安是捡着宝了。彩礼,一方面是娘家展示自家闺女价值的标准,另一方面又是男人凸显家庭实力的手段,更是女方用女儿补贴儿子最惯常的方式。传统的惯性下,连许多女人也自觉地认为,从夫家要来更多的彩礼以扶持自家兄弟天经地义。时至今日,彩礼之风在华夏大地水涨船高,所向披靡。另一方面,非法的胎儿鉴定、弃溺女婴亦愈演愈烈,男女比例越来越不协调,社会伦常的悲剧一如既往的上演。 

       贯穿于这一百多万字的鸿篇巨制中,为了完成对孙少平孙少安兄弟的赞美,成就他们的伟岸,也为了向那个远去的时代献礼,为了虚无缥缈的理想,路遥对女人的亏欠实在是太多太多,就像现实中他对自己妻女、爱人的亏欠一样。路遥笔下每一位曾经被赞美过的女人,她们的命运,不但是刺激读者泪腺的泪点,更是男人们成长的营养餐:

       ——田润叶,一切为了少安,有名无实的无性婚姻生活,丈夫断腿; 

       ——贺秀连,一切为了少安,操劳一生,患癌而死; 

       ——郝红梅,死老公; 

       ——田晓霞,被洪水淹死冲走; 

       ——惠英,死老公。

       ……
       这么虐心的故事,相信越来越少的人能看得下去,除非我们的社会一如既往的不正常。若是今天的男人们还在梦想按照路遥的爱情观去谈爱情,那么几乎可以说是注定要打光棍了。

      我们已经远离那个物质匮乏的,人的生命选择权被压制得难有机会的非常年代。同时,我们也是一个善于掩盖、遗忘的,没有历史感的族群。我们总是对过往的灾难缺乏有效的反思、反省,谁会相信曾经最大的非战争减员居然是人为造成的,贫穷、挨饿也是人为造成的?而小说中是不敢过多着墨的,只好把一切寄希望于个人奋斗来改变命运,好像你不能实现人生价值只能怪你不够努力,这样的结论,是主流的肤浅 

       跳出《平凡的世界》看里面的青年男女们,他们生于1950年代,他们是国府败退台湾后出生的一代人,他们一出生就经历不停歇的一波又一波的社会清洗改造,贯穿于整个成长过程的又是彻底的洗脑和残忍的政治运动。这一代人被历史洪流裹挟、淹没,其中的不少数,丢掉的全是美德,又积蓄了最多的冷酷暴虐。这一代人,就这样被历史牺牲掉,他们虽然一生忍辱负重、坚强不息,不少人却也最专制独断、思想固执;他们因为头脑中的知识结构错乱而不会有太多的理想,更注重现世名利。更可怜的是,他们许多人致死都会怀念毛主席,谁质疑他就跟你急

       链接:http://blog.ifeng.com/article/35171316.html

 

0

话题:



0

推荐

李宝元

李宝元

136篇文章 7年前更新

一个对人本发展与管理问题具有浓厚兴趣的学究,一个在大学里专注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方面传道授业解惑职业责任的教书匠。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