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代课老师”,这个称呼,如同“农民工(人)”、“临时工城管”、“非在编员工”等等一样,折射出转型期中国一大群体制外人员的身份尴尬和从业困境:他们干的是体制内的本分职业事,但拿的是体制外的拖欠工资钱,同时遭遇这着体制内外双重加压的非人身份待遇。

据《新华每日电讯》报道:从17岁到57岁,山西省陵川县积善村代课教师宋玉兰坚守三尺讲台40年,她用生命中最宝贵的时光照亮这个偏僻的小山村。虽然宋玉兰这一辈子每月工资最多时也只有一百多元,但她喜欢孩子,说“我离不开孩子们”;乡亲们也敬重她,说“她是小山村不灭的蜡烛”。多少年来,“代课老师”的这种身份尴尬和从业困境,上到中央国务院发文发件,下到教育部门红头红件,不可谓不重视,还为了解决中小学教师工资拖欠问题,自上而下在中小学率先实施所谓“绩效工资制”……为什么至今还有“40年积善小学教出千名学生,代课宋老师月薪150元没法维持生活”现象不是孤案个案地在全国各地普遍存在?

执教40年 一家两代人都是她的学生。“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一直代小学的课程,2000年以后学校的小学老师多起来了,我便开始带幼儿班。”宋玉兰说,现在班上有11个孩子,每天给孩子教些简单的汉字和加减乘除,带他们唱唱歌,跳跳舞。“村子里老师少,逼得我们几乎都是全能教师。”宋玉兰第一次作为老师走上讲台时还是个学生。1975年的一天,生产队的领导找到17岁的宋玉兰,问“村里小学没有老师,你能不能给孩子们上上课。”坐在教室里她回忆说,“当年我是边上高中边给小学代课,没想到一代就是40年。”保守估计,在这个现在有1200多人的小村子里,宋玉兰累计教出了上千名学生。不少家庭,大人孩子两代人都出自宋玉兰门下。现在,幼园小朋友小轩(化名)的妈妈,便是宋玉兰在上世纪90年代教过的学生。小轩妈妈说:“村子里哪家哪户没有宋老师的学生?虽然是一个村的乡亲,但村里人都不按辈分叫她,而是习惯喊‘宋老师’。”

工资150元 痛哭后继续给孩子们上课。在宋玉兰家,她拿出一张上世纪90年代积善学校的教职工合影,照片上有10多位老师;现在,这些老师外出打工的打工,退休的退休,坚持到现在的只有她一个人。宋玉兰指着其中一个人说:“这位老师也是代课教师,工资太低了,养活不了家,前几年出去打工了。”宋玉兰回忆,刚当上老师时她是挣工分,全年是280个工分;上世纪八十年代,每月可以赚50元,在当时的农村,这收入还算不错;到了九十年代,月工资涨到100元,家里的开支开始不够用;2000年以后,她的收入又涨了30元。现在,宋玉兰每月工资只有150元,一年结一次,到了年底才能拿到1800元。“代课老师退休后一点保障也没有,现在也不敢退休。”超过退休年龄2年的宋玉兰说,“自己能干一年是一年。”为了维护权益,宋玉兰坦陈,自己堵过领导的门,拍过领导的桌子,但十几年来始终没有解决。宋玉兰平静地说,“以前被气哭过,有时一天都吃不下去饭,哭过后再接着给孩子们上课。”记者咨询陵川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据介绍,当地在2000年前后有一次民办老师转公办老师的机会,之后十几年来再也没有转为公办老师的名额了。并且,这位负责人说,“幼儿教师一直没有正式编制,很多时候都是挤占小学教师的编制名额。”积善小学一位工作十几年的老教师对记者说,虽然宋玉兰不时会为自己待遇问题奔波,但很少见她因此影响孩子的课程,“宋老师上课总是兢兢业业”。

呜呼,哀哉,“口号中国梦,悲催教书人”。中华民族大言不惭地号称,自古以来就有“尊师重教”优良传统,年年岁岁花相似,一年一度要让教师过上欢欢喜喜的“教师节”,在教育部号称“师范教育排头兵”的大学校园里还赫然写着“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启字校训,当年前任总理也信誓旦旦地向全国人民庄严宣告——要把教师塑造为让全社会都尊敬的崇高职业。而现实却正好相反,这种黑色幽默讽刺的究竟是谁?这种“说得比唱得还好听,事实却比悲剧还残酷”的戏剧性效果是怎么仪仗演奏出来的?这究竟是为什么呀为什么?书匠我无知,估计你也不甚了了,只有天知道。

链接:http://www.cankaoxiaoxi.com/tuigao/jstc/20160101/1043057.shtml?ckxx

话题:



0

推荐

李宝元

李宝元

136篇文章 7年前更新

一个对人本发展与管理问题具有浓厚兴趣的学究,一个在大学里专注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方面传道授业解惑职业责任的教书匠。

文章